
2025-06-24 08:56 点击次数:90
普京这次下狠手,从消费品进口到汽车市场,都要“断舍离”。表面上是扶持本土企业,实际上是捉襟见肘。俄罗斯对外汇的紧张已经到了“藏数据”的地步,连国际收支都不敢公布。
通胀飙升、消费品短缺,这些问题正逼得俄罗斯经济喘不过气来。普京的这场“戒瘾计划”,到底能走多远?带你一探究竟。
正文
一、普京的“进口瘾”要戒掉了!本土企业成了“挡箭牌”? 要说俄罗斯人爱进口,那还真不是“矫情”。
看看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就知道,能源出口赚的钱大部分都砸在了军事和基础建设上,消费品的生产能力却一直低得可怜。这种畸形的经济模式,让进口商品成了俄罗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可就在2025年5月26日,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对商界代表放话:“进口商品太多了,都快把俄罗斯市场给淹了!是时候管管了。”根据当天的讲话全文,普京要求严格控制进口商品和服务,并鼓励俄罗斯人支持国产商品。
话里话外,他似乎是想扶持本土企业,可实际情况却没那么简单。
早在今年4月18日,俄罗斯就打响了压缩进口的第一枪——提高进口汽车回收费、征收奢侈品税、强制召回中国品牌汽车。这一系列操作直接导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大幅下滑,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32%,仅3月单月就暴跌49%。而本土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从去年的30%增长到了39%。
表面看是为国产车铺路,背后却是俄罗斯没有钱买外国货的无奈。
二、减少进口的代价:消费品短缺和通胀猛如虎! 俄罗斯的进口商品比例一直在高位徘徊。2021年,进口商品占总零售额的47%;即便是战争后的2024年,这一比例仍达33.1%。
但随着西方制裁加码、外汇收入锐减,俄罗斯的进口额从2021年的2935亿美元降到了2024年的2043亿美元,直接缩水了30.4%。
这就带来了两个致命问题:消费品短缺和通胀飙升。俄罗斯央行的数据显示,2024年10月开始加息至21%,但通胀不仅没降,反而一路飙升。今年4月已经突破10.2%,5月份的通胀预期更是达到了13.4%。
进口减少意味着国内商品供应跟不上需求,而供应不足则进一步推高物价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,俄罗斯央行预测今年6月底通胀可能会略微放缓至10.1%,但仍然处于恶性通胀的“两位数区间”。对于普通俄罗斯家庭来说,这种物价飞涨简直就是生活的灾难。
三、普京的“断舍离”背后:没钱才是硬伤! 普京喊话减少进口的真正原因,其实是外汇不够用了。由于战争和制裁,俄罗斯的外汇收入大幅下降,连国际收支数据都不敢公开。
根据俄罗斯央行5月19日的部分数据,与3月相比,俄罗斯4月份的出口减少了26亿美元,进出口差额减少了30亿美元。
为了掩盖外汇危机,俄罗斯甚至通过法律关闭了部分官方统计数据,连外贸结构、石油生产、人口统计这些关键领域的数据都被列为“机密”。这种操作不仅影响投资者的判断,还进一步凸显了俄罗斯经济的脆弱。
与此同时,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也受到冲击。今年前四个月,中国出口下降了5.3%,而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则减少了9.1%。在这种背景下,普京不得不优先保留外汇用于军事部门的进口,而不是消费品市场。
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:进口减少→消费品短缺→通胀飙升→经济进一步恶化。
结语 普京的“进口瘾”戒掉了,可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却没那么容易解决。从消费品短缺到恶性通胀,再到外汇危机,这场“断舍离”可能带来的后果远超预期。看似扶持国产实则无奈之举,俄罗斯的经济能否撑过这场风暴,还是个未知数。
你觉得普京的这波操作能救得了俄罗斯经济吗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!